第 54 章 晋江独发,请支持正版!54章(1 / 2)

撕裂白月光 泠栀雨 7529 字 2023-12-30

苏婉婉滑动的指尖停留在手机屏幕的一张照片上。

熙来攘往的机场,拖着箱子的旅客拉出绰绰的残影,照片中心相拥亲吻的那对璧人如同电影里被定格的画面,男人深情拥护的姿态缱绻,手臂和大衣几乎将怀里的女孩藏了起来,只能从侧面看清男人下半张脸,利落优越的下颌线占据视觉的中央,女孩只露出半边眉眼,卷翘纤长的睫毛像漂亮的太阳花,包裹着一颗宝石般璀璨漂亮的眼睛。

评论区底下是磕cp的网友在激情尖叫。

苏婉婉扫了一眼,沉默地将手机扣在了沙发上。

“哎,我都劝你别看。”经纪人面色担忧。

先是有亲人正面反目成仇,再是曾经似乎有过一段渊源的男人佳人在怀,就算心理再强大,也难免心生郁结。

苏婉婉将腿收上沙发,合拢靠在沙发的一角,挨着沙发扶手的小茶几上放着那杯只抿过几口的果汁,颜色青黄,看着就让齿尖发酸,她突然问:“李姐,你怎么评价这个果汁?”

“啊?”经纪人被她跳跃的思维弄蒙了,但还是回答了她的问题,“我觉得,酸涩中还带着点苦味,总之,我不太能接受这个味道。”

“是啊,这么难喝的果汁,怎么会有人喜欢呢?”苏婉婉的目光凝在玻璃杯上,杯沿折射着头顶水晶的光芒,“我又是为什么会喜欢呢?”

对于她的自言自语,经纪人颇为担心,想给予安慰,却听见她还在说。

“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只记得是从小就喝,喝着喝着就习惯了,但刚才我突然想起来,是我妈在很小的时候给我榨过,那个时候,爸爸还在,她还没有迷上赌博,这原本是她的喜好,但我已经忘记了,我居然保留她的喜好这么多年,而她有什么值得我这么留恋的呢?”

苏婉婉回忆往昔,但是为什么突然回忆,经纪人不明白。

“这跟今天的事有什么关系吗?”

“没有什么关系。”苏婉婉抿唇笑了笑,“我只是想说,习惯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在忘记缘由了之后还能保持,如果有人当真了,才是犯傻。”

经纪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苏婉婉起身,将一头秀发用发圈扎紧:“找一波水军去顶周聿泽和莫晚楹的相关热搜,白送上来的挡箭牌,别浪费了。”

分散观众注意力,这是惯用的公关手段之一。经纪人当然知道这一招,只是——

她看向那个纤细玲珑的身影:“你确定要怎么做吗?”

这一步一旦走了,不管词条被炒热之后会不会对当事人造成影响,隔阂已经产生,白纸落了黑点。

一个随意的丸子头已扎好,苏婉婉转过脸来,望向经纪人,脸上挂着很淡的微笑,清冷的面容在这一刻显得无比妖冶,如同黑夜里绽放的曼珠沙华:“李姐,如果我是那么良善的人,我根本杀不出那片修罗场,况且,我这次推波助澜,没准还是遂了某人的愿,我只不过成人之美。”

她头也不回地拐进浴室,交代:“我去洗漱了,你帮我把冰箱里的青桔和柠檬都扔了吧,我以后不想再看到。”

*

什么叫终于追妻成功?!

不过睡了一个回笼觉的功夫,莫晚楹醒来,发现天已经变了。

网上锣鼓喧天恭喜佳偶天成的留言,看得她直发蒙,这确定不是周聿泽找的水军吗?真有这么多人喜欢磕cp?

什么时候成功的,她怎么不知道?

在苏婉婉公开完整录音舆论反转的当口,艰难混杂着cp粉的狂欢,甚至还有网友怀疑,这几条与亲情撕逼大战毫不相关的热搜,是苏婉婉团队特意买来转移观众视线的。

因为恋综直播曾经出现过苏婉婉与莫晚楹同框的画面,有苏婉婉黑粉浑水摸鱼带节奏,恶意揣测是苏婉婉特意拿好友莫晚楹的感情隐私当挡箭牌。

更有极端者,怀疑苏婉婉为了稳住地位,刻意夸大事实攻击亲生母亲,其心可诛。

苏婉婉粉丝据理力争,唾沫横飞。

不同立场、不同角度的声音同时迸发,一时间,微博各种超话和词条之下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莫晚楹刷着吵成菜市场的热搜,心情复杂。

不听旁的声音,只听苏婉婉公开的录音,就是一个幼年丧父,被沉迷赌博的母亲当成出气包、从而悲惨长大的女孩,在成为国际影后荣耀回国,被势利眼母亲狮子大开口索要赡养费的故事。

莫晚楹相信这个录音所展示出来的真实性,因为这足以说明,为什么苏婉婉会毅然决然背井离乡远赴美国,为什么执着于事业的高峰,因为只有站得够高,才能远离家庭的龌龊。

一阵门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绪,她下了床,透过猫眼一看,连退两步,轻手轻脚往回头,假装没听见。

门铃声停了,转化成敲门声,一道略低的声音穿过厚重的大门传了进来:“晚楹,开门。”

女孩子的房门是这么好进的吗,这人怎么还没摆正自己的位置!

莫晚楹重新爬上床,抱着枕头,卷起被子,不听。

几分钟后,她的手机铃声响起。

周聿泽还在她的黑名单里,难道是新号码?

她狐疑拿起,看见屏幕上跳跃着安然的名字,她这才接起。

“晚楹,你吃午饭了吗?我给你定了你爱吃的江浙菜,还特别定了一份麻辣小龙虾。”

莫晚楹顿时胃口大开:“好啊,你送过来吧,我跟你一起吃。”

“我现在就在你门口。”

“……”莫晚楹语气狐疑,“门口就你一个人?”

那边犹豫了一下,才回:“嗯,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