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 / 2)

“你们不搬的话暂时不用准备的。去,你们还不搬啊?”林母就不明白,不搬的这么急买房干什么啊?还一买就三套。

林国栋思索了一下和他娘解释:“宁书和三个宝以后会随军,所以暂时就不搬了,搬过去那边也是空着的,还不如租掉,还能挣几个租金。不过我们不在的时候,那边的房子还要麻烦娘隔几个月去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猛一听随军,林母先是一愣,随即赞同道:“随军好啊,随军真是太好了,随军和你在一起,你也能照顾着点你媳妇和孩子们了,这些年你不在,孩子们见别人有爹,也会问起你。”

林国栋听了心口一酸:“嗯。”

以前林母是希望宁书随军的,这样孩子们有老三照顾着,不怕宁书怎么样,而且有老三看着,孩子们也能吃好点,更不会被人说三道四。现在宁书变好了,她依旧希望宁书能随军,因为两口子住一起感情才能好,一直分隔两地的话,感情也会越来越远,更何况老三两口子又是因为那样的事情结婚的,感情本来就一般。

“房子的事情你们放心好了,你们告诉我房子在哪位位置,我会经常去看看的。”林母高兴儿L子在县城买了房子,当然愿意经常去看了。儿L子的房子,她一定看的紧紧的。

她的这种高兴,不仅仅是儿L子在县城买了房子,也有因为儿L子从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的高兴。这是身份上的一种转变,就和儿L子当兵了一样。至于还没落户的事情,被她忽略了。反正在乡下人的眼中,在县城买了房子,那就是城里人了。

宁书听着他们说话,等他们说好后,她才开口:“等我们随军后,我以后的居民福利也要娘去领一下了。”

林母更加爽快了:“这个你教我怎么领取,我保管给你都领来,到时候你给我一把空房间的钥匙,领来的东西我都给你拿过来。”

宁书倒是不怕林母贪下的,毕竟这五年来,都是她养着孩子,也没要她一分钱。但是现在她“醒”来了,自然也不会让林母干白活。“每个月有25斤左右的粮食,还有一些肉票、鸡蛋票、油票等。粮食到时候娘放我们家就好,那些票一个月不用会过期的,娘留着自己用。如果娘不要的话,领取来的时候可以交换给街道里的人,他们肯定不嫌多的。

不过那些票是给娘的,我个人认为还是娘留着自己用的好,给家里添点东西。”

林母没想到宁书连这个都考虑到了:“那敢情好,以后每个月还能割一点肉给他们补补身体。”每个月割一回肉还是吃的起的,以前是没有肉票没办法。

对了,孩子的户口不是随娘的吗?老三媳妇你的户口转去县城了,三个宝的户口转了吗?他们应该也有居民福利的吧?”

林国栋:“宁书的户口现在还没转,落户县城的户口非常的麻烦,买房子并不能落户,而是需要县城的工作证明或者经过户口迁移部门的同意。这事情我们会安排好。

不过就算宁书的户口转了

,他们的户口也不会转,哪怕孩子落户是跟着娘的,可家里有三个孩子,他们如果转了户口,等他们长大估计会安排下乡。”虽然他应该跟着国家政策走,但人都有私心,他不放心孩子去下乡。虽然说下乡是发展农村建设,可他们本来就是身在乡下,哪里不知道当中的情况。

“对对对,不能转不能转,千万不能转。”林母把倒是下乡的事情给忘记了。三个宝长大后如果要下乡,可不得心疼是她,“不转也好,转了就没有自留地了,不转的话,虽然没有居民福利了,但三个宝加起来有六分自留地,粮食还是种的出来的。”

村民的自留地是按照户口来的,每个户口两分自留地。按理说老三去当兵了,户口不在这里,是没有自留地的。但是大队里说要照顾军属,所以他的两分自留地一直到现在。

现在老三媳妇的户口迁移了,老三家就只有八分自留地了。

“小孩子就是转了户口,粮食分到的也少,居民的福利是根据年龄和职业类型来分的。”林国栋给林母解释。

“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每个人都有20多斤粮食呢。”林母这才明白。随即又问,“你们之前说随军,老三媳妇和孩子们过了年就和老三一起走了吗?”想到孩子们过了年就要去随军了,她心里还挺舍不得的。到底是自己亲手养大的孙子,和老宅的几个孙子又有些不同。

老宅的几个孙子不管怎么说,小时候她只是搭把手,有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自己看顾着。但老三家的三个宝可真是她一把屎一把尿给养大的,感情自然要深厚些的。

林国栋看向宁书。

宁书道:“没有,国栋先走,我等菠菜和莴笋丰收了再走。”

林母:“那没事,菠菜和莴笋我给你们看着,菠菜到时候晒成菜干,等你们回来了拿或者我给你们寄过去都行。”

宁书道:“那倒是不用,我还有点琐碎的事情。”最主要是把那一亩地的菠菜收了,之后地就剩下八分了,东西种好再走。

说起这个,前两个月收的番薯还在,也要处理掉。虽然这个年代的番薯产量不高,但也有1000斤左右,放着就坏了,可卖的话,林国栋在也不好处理,都怪她之前忘记处理了。现在放上两个月等林国栋走了再放APP,就不新鲜了。“娘,咱们家还有一千来斤的番薯,到时候也带不走,你看村里有人换吗?我用番薯换大米,换鸡蛋,换母鸡都行,我可吃点亏。”

“那肯定有。”林母道“有些人家孩子多,工分换粮食不够吃的,很愿意拿细米鸡蛋来换。毕竟他们把鸡蛋给供销社收购,虽然能换到钱,可没有粮票,换到的钱也不能卖粮食,到时候还不是得饿肚子。”

说到这个,林母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那些工分换粮食不够吃的,可不就是他们家吗?老大老二孩子多,每房四个,靠他们挣的工分换粮食的确不够吃。林母有些不好意思的问:“老三媳妇,你想怎么换,我们这也要换,老大老二孩子多,每年村里发的粮食也不够吃。”

宁书想了想:

“我们这的番薯、鸡蛋、大米多少一斤?”鸡肉她是知道的,因为是下蛋鸡,所以比较贵,一斤鸡肉要1块2。但其实按照没有肉票的价钱来说,也不贵了。

林母道:“我看有些人家的鸡蛋卖给知青4毛5分到5毛一斤,大米1毛8一斤,知青不买番薯,但番薯是5分一斤的。”

宁书以为自己向张婶子买鸡蛋给的钱不低了,原来卖给知青也是这个价钱啊。“那娘如果要换的话,我番薯按照5分一斤来,鸡蛋按照5毛一斤来,大米按照2毛一斤来,我10斤番薯换1斤鸡蛋,4斤番薯换1斤大米。”主要是凑整齐。“娘,如果鸡要换的话也可以的,我想做一些腊鸡。”APP的肉不常有,腊鸡到时候可以代替肉补充。

林母:“大米和鸡蛋我和你换,鸡可不换。不过你有1000斤番薯,我也换不了那么多,我去给你国栋的大伯家问问。”

说起来,林父也是有兄弟姐妹的,不知道林国栋的爷爷奶奶生了几个孩子,反正活下来结婚的除了林父之外,还有一个林大伯和林小姑,林小姑外嫁了,和青林湾生产大队隔了三四个村,除非红白事,平时也不会来往。而林大伯是一个村的。

林父和林大伯也没什么矛盾,两家也是平平淡淡的交往着,也只有在红白事的时候会凑一起,只不过宁书每天做自己的事情,不关心这个,所以也没和林家的亲戚有交情。

而且林国栋的爷爷奶奶都去世了,林父和林大伯家也没有一起吃年夜饭,宁书对林家的亲戚就更加不了解了。

“行,谢谢娘了。”宁书道。

“一家人谢啥,那我走了。”林母匆匆忙忙的走了。难得老三媳妇能拜托她一些事情,她还挺高兴的。

人就是这样,远香近臭。平时高高在上的人需要你一点忙,你就会高兴。如果有人三天两头的来麻烦你,你就觉得厌烦了。

林母一走,宁书想起了之前的事情,问道:“我们家买了三个院子,大房和二房会闹吗?”她倒是不担心他们闹,他们光明正大买的房子,管别人怎么闹。

“不知道。”林国栋回答,“要闹就让他们闹,我们已经分家了。不过按照娘的性格,这事情她不会说的。我想着之后我们随军了,县城的房子总不能麻烦孟杰去看,所以还是跟娘说了。”

“嗯。”宁书也理解,孟杰和林国栋的关系再好,也只是朋友,这种琐碎的事情的确不好麻烦朋友。

没一会儿L,一家五口吃好了晚饭,吃好晚饭没多久,林母就带着两个妇女来了,一起来的还有钱爱芬和几个老宅的孩子,估计是来看热闹的。

“老三媳妇,你大伯母,还有巧花婶子,都来换番薯。”林母一边说,一边把和钱爱芬一起抬着的箩筐放下。箩筐里有鸡蛋大米还有秤。

多亏了林母记性好,宁书倒是忘记秤的事情了。不过林母拿来的是大秤,和之前她称板栗时用的小杆秤不一样。

“大伯母,婶子。”宁书打了声招呼,这个巧花婶子宁书有印象,住老宅隔壁。接

着她又道,“有这个大杆秤称番薯倒是方便了。”

林母:“这是大队里借来的,家里哪有这么大的杆秤。”

林大伯母问:“国栋媳妇啊,你娘说你们家要换千百斤的番薯,是真的吗?如果有的话我想多换一点。”他们家的孩子比老林家还要多,因为她生的比林母多。

去年大队分了粗粮和大米,再加上去年自留地丰收的一些粗粮,现在粗粮吃了差不多了,还剩下一些大米舍不得吃。当初分粮食的时候,她也是想要多分一点粗粮的,可粗粮数量有限,大队里都是按照比例分的,也不是随她心愿的,这也没办法。听到国栋娘来说国栋媳妇要换番薯的事情,她马上就把大米和鸡蛋整理出来过来了。

“国栋媳妇,我们家也要换一些。”巧花婶子道。放着今年吃不光还有明年呢,多换些番薯,家人吃的时候能饱腹一些。

每年的粮食要上交,留下来分给他们的就少了。所以有时候,也不是他们不想拿工分换更多,而是数量就这些,他们想换也换不到。

换来的番薯哪怕吃不光,到时候晒成番薯干,也可以给小孩子当零嘴。

当然了,他们各家也是有自留地的,但他们的自留地也不仅仅是种番薯,他们也要菜的。毕竟他们不像宁书家,地基地能空出半亩种蔬菜。

地基地都是用钱买的,谁舍得买了地基地来种蔬菜?

而且,也不是每户人家都买得起地基地的。

所以就算他们自留地刚丰收了食物,可现在宁书这边能换番薯,他们还是都愿意换一些,留在家里备用。

“大伯母,婶子,我娘说的是真的,留下自家吃的一些番薯,其他都换了。”宁书道。

得了宁书的话,接下来大家开始换番薯了。

最先是林大伯母换的,她拿来一篮子的鸡蛋,可能是家里估计过的,刚好五斤鸡蛋,换了宁书家的50斤番薯。然后是10斤大米,换了宁书家的40斤番薯,一共换了90斤。

接着是巧花婶子家的,他们家的鸡蛋只有三斤,换了30斤的番薯,但是他们家的大米多,拿来了30斤,换了120斤的番薯。

两户就210斤番薯换出去了。最后是老宅换,林母也是用鸡蛋和大米换的,换了150斤的番薯。

一下子换走了360斤的番薯,宁书倒是高兴,大不了剩下的做番薯干了。

不过过了一会儿L,又有两户人家上门了。一户是家里比较穷的,就住着两姐弟,父母都去世了。两姐弟工分挣不了多少,粮食全靠自留地的,但是他们年纪小,种的也不好,所以收成没有别人家的多。听说宁书这里可以换粮食,就拿着鸡蛋上门了。

他们拎来的鸡蛋不少,也有3斤,可以换30斤的番薯,宁书担心他们拎不动,还让林国栋给拎过去的。

还有一户也是贫穷人家,家里没有壮力,只有老人和小孩,也没有工分换粮食,所以也是拿鸡蛋来换的。同样也换了三斤鸡蛋,换走30斤的粮食。

这样一来,420斤的番薯被换走了,家里也就一半的番薯了。

“这么多鸡蛋,很容易坏掉。”宁书正在数鸡蛋,林国栋送好番薯回来了。

宁书:“可以做咸鸡蛋。”

咸鸡蛋耐放不说,她也是很久没吃咸鸭蛋了。尤其是吃粥的时候,有个咸鸭蛋,你感觉会很幸福。

当然了,她没有鸭蛋,就只有用鸡蛋了。

宁书是会做咸鸭蛋的,主要是她奶奶会,她小时候讨好奶奶,什么活都会帮忙干。时间长了,从她奶奶那边学到不少的手艺。比如腌萝卜、腌冬瓜、做芝麻番薯干、腌咸鸭蛋等等。

“很好吃?”林国栋见她说的兴致勃勃,觉得应该是好吃的。

“很好吃,腌的好的,蛋黄能富得流油,到时候你去部队了,可以带一些过去。”宁书道,“你没吃过?”

富的流油?

这形容把林国栋说的很期待。“没有吃过。”

所以第二天,林国栋一起来,就被宁书安排去买酒和盐了。

“记得买个小缸啊。”宁书提醒。腌制咸鸡蛋需要密封的小缸,家里可没有这么小的。

林国栋:“知道了。”

见林国栋骑着自行车走了,宁书也没事,就去杂物房把剩下的番薯拿了一些出来,准备做番薯干。现在的她不急着在APP上挣钱了,APP里还有好几万的余额,而且这么点钱也不够APP升级的,所以挣钱就没有那么急切了。

她已经规划好了,把APP的升级放到后世的科技时代。

所以这些番薯做了番薯干之后,可以给三个宝当零嘴。

正当宁书拿出番薯准备洗的时候,有人跑了进来:“宁知青……宁知青你有没有见过我家大明?”

来人是小胖娘。

宁书有些无语:“我没见过啊,你怎么会来问我?”她和庄大明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就前天因为小树林的事情,他们来问过,所以才第一次有了接触。

“我们家大明找不到了,从昨天晚上离开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我……我就是来问问,那我先走了。”小胖娘说着,又急匆匆的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