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章 研发一代,预研一代
张品生面色不善地跟另外几个人对视了一会儿。
接着,或许是觉得这样一直对峙下去不是个办法,也或许是因为眼角的馀光瞟到了文件首页上常浩南的名字,总之他率先打破僵持,把旁边放着的技术文档拽到跟前,语气也稍稍缓和了一些:
「无论从技术还是安全角度,我都不可能允许你们在微波暗室里启动发动机……不过我们在雷达测试领域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或许可以根据你们的具体需求拿出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
除了把资料带过来的刘永全以外,其它所有人都被概要里面的「等离子体隐身」这个关键词给搞了个开幕雷击,甚至还没来得及细看后面的关键内容。
现在被张品生这麽一提醒,才纷纷回过味来。
随后,便是一阵翻阅纸张的哗啦声。
相比于从差不多二十年前就开始琢磨隐身技术预研的航空器总体设计单位,航发领域基本上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考虑降低信号特徵的问题,而且研究重点还集中在红外信号上面。
因此,经过刘永全转述出来的内容可能并不准确。
还是直接看书面的需求文件来得更靠谱。
果不其然,文件中详细写明了等离子体鞘层的产生和控制方式,以及最为原本的测试目的——
「在发动机和等离子体发生器工作状态下,测量并对比不同磁控算法所对应的RCS(σ)-角度(θ)关系曲线,尤其注意飞机尾部(80°-100°区间范围内)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磁控等离子体鞘套的体积覆盖和频率覆盖精度……」
张品生把最后一小节内容逐字逐句地念叨了一遍,又低头思索片刻:
「也就是说,这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对比,并不特别追求数值本身的全面性?」
刘永全点头:
「参与测试的发动机本身只是在涡扇10A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技术验证型号,并不是会交付给第四代战机项目的最终产品,所以RCS结果没有太多实用价值,只要能验证几种控制方案的效果即可……」
说到这里,或许是担心对方理解过度,于是又在后面补充了一句:
「当然偏差也不能过于离谱,至少得保证数量级是正确的……另外,虽然不需要像美国lintek5000系统那样给出覆盖从L到Ka的全波段扫频测量,但也必须保证测试信号的波长选定在2.5cm到7.5cm之间,带宽不能超过0.2cm……」
还没等他把这些内容说完,张品胜原本僵硬的表情就明显放松了下来: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麽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替代方案……」
包括杨韦在内,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了过来。
甚至让大场面见得不多的张品生感到了一瞬间的紧张:
「咳咳——」
他清了清嗓子:
「这个事情老林应该知道……早年间我们还没有这个大型微波暗室和扫频测量雷达的时候,为了保障歼7IIS和歼8IIS进行大规模外场全向散射测试,在老园区的后山顶上改造过一个动态测试台……」
林济洪眼神中露出一瞬间的迷茫,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并转为惊讶:
「那个测试台不是已经好几年没用了麽……而且我印象里当初用作电磁信号源的是一台从军舰上拆下来的342雷达,带宽精度这块怕是不符合这次测试的要求吧?」
张品生则当即解释道:
「确实有个六七年没用过,但是你可别忘了,那个测试台因为当初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没有设置飞机转台,而是在固定台周围铺设了一圈轨道,然后再把雷达安装在轨道上环绕飞机活动……」
刘永全和杨韦二人并没有经历过90年代的那轮隐身技术验证,但在最初的一头雾水之后,还是很快捕捉到了其中的关键。
「所以……现在还能用?」
刘永全关切地问道。
他并不太懂雷达,但也明白建设在山顶位置的全向检测台,意味着测试背景相对乾净。
毕竟2.5cm到7.5cm之间的电磁波大气吸收较弱,测试起来就算比不上周围布满电磁吸波锥的微波暗室,至少也和实际情况下的环境相似。
张品生点点头:
「后台系统都在地下,虽然稍微有点跟不上时代了,不过都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封存的,只要重新检查并更换一些必要的耗材就行,唯独就是之前用的那部破雷达确实风吹日晒地肯定不行了,需要些时间换一部新的上去。」
杨韦这时候也插进话来,开始一起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