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老人(1 / 2)

晋末长剑 孤独麦客 6087 字 3个月前

过年后,各种任命消息密集传出。

正在一泉坞做客的邵慎听了,阴晴不定。

梁国废中尉,增设中领军、中护军一职,皆为正三品,与征镇安平同列。

中领军为王国军最高统帅,中护军典武人选举事。

“蕴文何忧也?”杜尹摇了摇头,道:“糜子恢虽任中领军,然实权仍操于大王之手,此勿疑也。”

按照最新消息,徐州刺史糜晃出任梁国中领军,掌包括亲军(1500)、银枪三营(18万)、黑矟二营(8400)、义从军(5000余)、幽州突骑(1500)在内的三万四千余兵。

骡子军、落雁军、忠武军、万胜军、兖、豫二州世兵等以及其他旋设旋立的兵农合一、兵牧合一的部队,仍由大将军府统辖。

毋庸置疑,中领军所辖已经是全天下最精锐的部伍了,是梁王赖以存身乃至发号施令的根基。

糜晃是忠厚长者,与梁王相识于微末,交情颇深,本身能力只能说一般。

由他出任中领军,多半只是个幌子,实权仍操于梁王之手,并对中护军牵制一下罢了——首任梁国中护军是陈有根。

军中选举正常流程是由陈有根选举,糜晃核准,再提交吏部授官。

糜晃是可以否决陈有根推荐的军官人选的,这大概是他担任中领军最大的意义。

“公有所不知。”邵慎脸色阴晴不定。

杜尹笑而不语,只看着他。

邵慎扫视了屋内一眼,见只有妻儿,便压低了声音,说道:“糜晃心念旧主,至今仍对裴夫人执礼甚恭。何伦、刘洽、满衡、糜直等将官忠于大王之时,亦对裴夫人言听计从。另者,东海国还在呢,宫城之中那么多东海宫人、侍卫,对这个曾经的东海王妃、太妃较为亲近……”

“昔年司马越入洛阳后,裴夫人可在东海掌权多年。就连我祖父祖母都对裴夫人赞不绝口,另眼相看。”

“这天下到底是谁的?叔父太偏心了,无论是在汴梁还是平阳,我入见多次,三次里有两次他都宿在裴夫人房中。”

说到这里,邵慎都有些焦急了。

杜尹拍了拍孙女婿的手,道:“有些话在我这里可以说,外间却不能乱传。”

邵慎吁了口气。

杜尹沉吟了下,道:“大王是东海人,东海人首先忠的是大王。大王在,必无事。裴夫人比大王还大了七岁……”

说到这里,杜尹站起身,挥手让孙女杜氏带着小儿们离开,再转过身来,道:“而今该使劲的是各紧要官位。蕴文,我且问你一句,十八级官制明年就要施行了,这么多职官都是谁定的?”

“从三品以上由叔父亲自拟定,三品以下亦多有过问。”邵慎回道。

果然!杜尹心中有数了。

邵慎是游击将军、正四品,这肯定是梁王亲自定的。

他是司隶校尉,这是大晋朝的官,就不在此列了。

此番新置的梁国诸官,从正四品开始一直到从九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基本就是裴、羊、王、庾、卢等人争夺的主战场,或许平原刘氏、南阳乐氏也有份,但比起前几家不在一个等级上。

梁公国变成梁王国时,官制没有大的改动,但并不意味着永远不会动,毕竟王国和公国层级不一样。这会十八级官制改革出炉,梁王便大刀阔斧地动手了。

他拟定的官员名单,肯定是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的,当然也有他个人喜好或偏心的因素在内。此番定下后,短时间内格局便不会更改了,除非出现大的变化,比如禅让后合并朝官体系。

根据目前流传出来的部分官位消息,庾家依旧平稳。

梁国罢相国,置丞相,以庾琛为之,此为正一品。

同等级的官位还有六个,即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目前只传出来了一个消息,即卢志出任太宰,刘翰出任司空,其余四个都空缺着。

这几个正一品官基本上已演变为荣誉职位,如果不录尚书事,那就是地位清贵、崇高,但不插手实际政务操作。

但卢志还是大将军府右军司,实权是有的,燕人刘翰就纯粹是吉祥物了,属于拉拢幽州的产物。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梁王尊老爱幼,还是会经常询问“老干部”们的意见的。

丞相庾琛之子庾亮离开了中枢,出任徐州刺史。

这对他来说是一次大考,如果搞砸了,可想而知将来会走得十分坎坷。

杜尹也看得出来,梁王对庾亮一直是苦心栽培的。

别人出了一次事,机会就很渺茫了。

庾亮在汝南出事后,梁王还给机会,用材官将军磨他的性子。磨了几年后,现在又给徐州刺史,栽培力度很大了。

想到这里,他又有些疑惑了,梁王到底是看重庾王妃的儿子还是裴夫人的儿子?

或许连他自己还没想好吧。而今所做,不过是平衡罢了。尤其是徐州这个地方,非常微妙,就是不知道庾亮能不能琢磨明白了。

“蕴文且安心吧,梁王是精明人,纵一时被旧情所惑,关键时刻还是有主意的。”说完这句话,杜尹在心里补充了一句:“梁王念旧情,但很多时候又是一个无情的人。”

离开一泉坞后,邵慎骑着马,在随从簇拥下,来到金门坞。

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任坞主的武学生赵炜出门相迎:“参见虎威将军。”

邵慎没有纠正他的称呼,笑道:“你们这帮人算是有福了。”

赵炜有些不解,疑惑地看向邵慎。

“从明年开始,金门、云中、檀山、甘城、白超、硖石、禹山、桃林八坞堡的坞主都会授官,乃从九品之关谷塞道诸尉。”邵慎说道:“比起前面那些人,你们运道太好了。”

金门、云中、檀山三坞是邵勋最早一批建设的坞堡,早期起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