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下去吧。」
……
看似数字还挺大,实际上用起来超快。
杜仁立即拿纸算了起来:
「一支燧发射击三十多次,消耗1斤火药。一门12磅炮射击一次,消耗4斤火药。」
「您的一个营火枪齐射5轮,就大约要用掉100斤火药。这还是小数目。」
「这里有300门火炮吧?齐射一轮,就要消耗1000斤火药。」
李郁抬头:「老杜,别说了。」
过了半晌,他又问道:
「硝石怎麽突然短缺了?什麽原因?」
「天气原因,咱们的硝田产量急剧下降。还有就是咱们之前没打过大仗,严格来讲,江宁之战是第一次大型战役。所以,我们实际上都没意识到大型战争消耗火药的速度是何等恐怖。」
「明白了,此事绝不能外泄。」
「主公放心。」
「江北怎麽样?」
「海兰察的800索伦骑兵在仪徵集结,同时徵集了200艘民船,看样子随时会渡江。不过咱们有战船在南岸提防他们,争取击沉在长江中。」
「一定要小心。」
杜仁在营中吃了一顿饭,就悄然离开了。
对外说法是,为了押船送山地步兵营来前线。
在七子山训练已久的云南横断山民组成的山地步兵营,终于赶到了。
他们的装备,衣着都透露着格格不入。灰色黑色的衣服,奇形怪状的短刀,草鞋,甚至是赤脚。
弓丶弩丶吹箭丶短手铳都有人装备着。
队列也不太整齐,许多人脸色不好,晕船。进入营地后就是呼呼大睡。
……
一场大雨,让炎热的气温稍微降低。
江宁城百姓终于体会到了战争的阴霾。
「京师八旗援兵,一战尽没」的小道消息,传的沸沸扬扬。不知是从哪儿传出来的,但是所有人都在自发成为传播链条的一环。
米价,应声上涨。
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加入排队购米的序列。
李侍尧站在城墙上俯瞰这一幕,只觉得后背发凉,他总觉得似曾相识。
琢磨了许久,才焕然大悟。
这不就我亲爷爷李永芳的手笔吗?
李永芳当年投靠老奴后,每逢攻城,必先派细作潜入城中。杀人,收买,纵火,散布谣言,无所不用其极!
他闭上眼睛,隐约产生了一种幻觉,100多年前,爷爷李永芳开了一枪,100多年后,这颗子弹击中了自己的后背。
江南贼酋,也姓李。
难道是有什麽隐情吗?
回到总督府,他把族谱翻了出来。
想寻找祖上是否有那麽一脉,曾经在江南生存过?这麽优秀的细作手法,不是亲戚关系,说出去谁信呐。
……
「制台,出大事了。」
「何事慌慌张张。」
总督府的属官,气急败坏指着城外:
「贼兵把京师八旗的首级和盔甲旗帜都拉到正阳门外了,城墙守军军心浮动~」
又有属官大声来报:
「朝阳门,水西们,神策门,皆有贼兵立起竖杆,悬挂八旗将士盔甲首级。」
李侍尧脸色铁青,气急败坏的骑马冲上城墙。
江宁城墙厚宽,可直接骑马奔跑。
到了朝阳门,他没有下马就看到了城外那嚣张的一幕。
十几个竖杆上,悬挂首级!旁边是各色八旗旗帜,造假一时都造不出这麽多种颜色。被打烂的盔甲,就直接摊在地面。
有嚣张的贼兵大喊:
「瞧瞧,斩首京师八旗1万级。江宁城降否?派人来谈谈条件吧。」
李侍尧咬着牙,说道:
「开炮。」
「制台?」
啪,挨了一鞭子。
「本督让你开炮,你要扛军法吗?」
轰轰,几门火炮陆续轰鸣。当然了,肯定打不着,只是表明一种态度而已。
城下的李家军赶紧后退1里,不和疯子计较。
……
江宁城中,恐慌已经压制不住了。
刘千只是开了个头,后面就无需发力了。
城墙协防的民壮,起码有上千人目睹了城外悬挂的首级。
他们把消息告诉家人,家人又传播给邻居。以至于江宁城的狗都知道援兵没了。
高老爷府上,
一群商人聚集在屋子里,神情复杂。
「米价涨疯了,老夫很开心。战事急转直下,老夫很不开心。诸位,你们说这江宁城还丶还能守得住吗?」
刘千心虚,赶紧大声说道:
「江宁是东南第一坚城,又有驻防八旗精锐,定然固若金汤。」
高老爷苦笑,摆摆手:
「老弟,在座的都是自己人。吊驻防八旗,是个什麽德行?旁人不知道,咱还不知道吗?」
有人立即苦笑道:
「旗丁当中能打的最多一半。其他的早就烂透了,除了搞银子逛窑子,他们算个屁战兵。」
还有人补充道:
「我和好几个旗人关系不错,是生意上的夥伴。他们呐,拳脚未必打的过我手底下的护院。但如果用火器守城,可能还行。」
……
刘千斟酌了一会,说道:
「我是这麽想的,先狠狠的搞银子,这城即使守不住,也不至于这麽快失守。留给咱们的时间很宝贵。」
「等咱们捞足了银子,然后就想办法出城。诸位也看见了,贼兵没有困死江宁,小股人出的去。」
「咱是商人,去哪儿不能做生意?朝廷的事,咱们不掺和,咱们就认准一个理,天底下什麽事都有个价码。」
高老爷兴奋的把茶碗往桌上一顿:
「说的好。拿银子砸,砸城门守将,砸封锁长江的贼兵,砸出一条天堑通途。我就不信了,这天底下还有银子砸不出来的路子?」
有商人眉头紧锁,问道:
「可咱们的身家怎麽带出城?总不能逃到江北,做个穷鬼吧?」
「宅子丶店铺没办法。至于说浮财,还是有办法的。」
「什麽办法?」
「天成元票号承诺,城内存银,江北取现银。」
「他们真敢??」
「晋商自古胆大,做他人不敢涉足之行业。他们有什麽不敢的?」
「这手续费?」
高老爷竖起三根手指。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不过随即又点点头。
三成!值!
大不了,米价再涨一涨嘛。
不!柴米油盐,布匹盐巴药材煤炭全部给我涨价,涨6成!
6成黑吗?
实际上一点都没进入自家腰包,3成被天成元票号刮走了。其馀3成,被总督府笑纳了。
这一局,所有人都赢了,只有江宁老百姓输麻了。
……
两江总督李侍尧和江宁将军崇道商议后,决定再次徵发5000青壮。
同时,将城中的机动兵力交给副都统福长安。
共计骑兵2000人,驻扎在江宁城中心位置。哪一处城墙有险,他就去支援哪一步。
同时,将7品笔帖式和琳提拔为署理督粮官。
又任命于敏中的大儿子,于运和为江宁署理通判。
于运和是举人功名,一直在潜心会试。两次落第,还是初心不改。
在大清朝只有进士出身,仕途才能走的远。否则,总会被人莫名的看轻了。哪怕伱日后做到封疆大吏,也会被同僚私下讥讽。
40多岁的于运和丝毫没有喜色。他明白李侍尧的用意,是尽可能的把所有人都拉进一个责任圈子。
说是阳谋,也不为过。
若江宁城破,诸位统统有罪。皇上的雷霆之怒,就不会全部劈在我李侍尧一人头上,诸位一起挨劈~
若守住了,则大家一起分润功劳。
放在太平岁月里,想升官,升实授官是很难的。
在战时就不一样了。
随便封个署理官,立刻就开始做事。
如果赢了,人还活着,这署理二字就可以去掉了。只需稍微补个吏部的程序就行了,任何人都无法指摘!
对于和琳丶于运和这俩关系子弟来说,挺诱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