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 72 章(1 / 2)

老人僵在轮椅上, 最终没敢把话说全。

然而,钟应已经很不愉快,冷着一张脸反问道:

“这有什么不可能?”

宁明志感受得到年轻人对爷爷的维护。

他笑了笑, 重新端起一副慈祥长辈的模样。

“毕竟,学文是斫琴师,我以为他的子孙会继承他的斫琴手艺。不过……”

老人仰头欣慰道:“你能成为樊成云的徒弟,学得沈家的琴艺, 也甚好。”

这话说得虚情假意,但钟应的指责再无辩驳余地。

那些事实、那些过去, 确确实实是他和宁学文这位侄孙亲口说的。

可宁明志不急了。

宁学文的孙儿, 就是他宁家的人。

再怎么闹脾气,也是一家人。

思及此处, 宁明志端详钟应的眼神越发欣喜, 即使年轻人对他大加斥责, 他心中升起的仍是激动。

宁学文是他的好侄孙,只可惜, 不会弹琴。

他仍旧记得宁学文糟糕的琴技。

一张百年桐木七弦琴,发出的声响简直和锯木头一样难听,让他怀疑宁学文没有半分乐感,甚至是个音痴。

现在好了,他的好侄孙养大了一位好孙儿。

不仅是樊成云的得意弟子, 还能重奏十弦雅韵,他怎么看怎么觉得钟应出类拔萃,连钟应骂他不忠不孝不义都忘得一干二净。

“学文去世,我很遗憾。”

宁明志心中欣喜,声音却悲痛欲绝,十分真诚。

他微眯着眼睛, 像一位体贴侄孙后代的长辈,凝视钟应。

“既然你是他的孙子,我们就是一家人。你先在我这里住下——”

“不需要。”

钟应打断他的温言细语,神色越发冷厉抗拒,还皱起了眉,往后嫌弃的退了退。

“我姓钟,我爷爷姓林。我们和你们宁家、载宁家毫无关系,更不是什么一家人。”

不过短短几句话的时间,足够他清楚了载宁闻志的无耻以及师父厌恶宁家人的缘由。

宁明志打蛇上棍,难缠至极!

钟应厉声说道:“我不住你的大宅院,我会自己去找酒店。今天要是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

说着,他转身要走,恨不得远离这个要死不活的老头子,远离这间修筑在逝者鲜血上的璀璨庭院。

然而,他还没能离开和室,就听到身后急促声响,医生们低声劝告,宁明志一声急呼——

“钟应,难道你不想见见静笃送我的筑琴吗!”

钟应止住脚步,眼前守在和室外的载宁门徒也是跪了一地,低着头阻拦了他的前路。

他站在那儿静静打量这群家伙,呼吸都变得极轻。

只听见宁明志沙哑虚弱的声音继续说道:

“学文以前年年都来日本,给我弹琴,给我击筑。虽然他没有天赋,但是他的孝心谁也比不过。我要死了,我的筑琴,本该是他的筑琴。可惜、可惜……”

他连连说着可惜,眼睛却因为钟应停在那儿,透出精光。

“你是学文的孙儿,自然应该替他继承这琴!”

钟应听得清楚,和室里里外外的人也听得清楚。

那些忠心耿耿的门徒,帮师父挡住了离去的子嗣,连静子听到这话,都立刻出声劝道:

“钟先生,您的手伤了,去酒店又远又不方便。”

静子女士的声音柔和,暗藏着一丝丝喜悦,“您若是不喜欢宅邸的日式装潢,我领您去学文住过的地方。”

“那里离内院远,安静清幽,他一直喜欢。”

钟应沉默长叹,心中压抑的情绪并未

好转。

他不想再看假惺惺的宁明志,只为自己的爷爷不值。

恐怕这么多年,爷爷便是信了宁明志的鬼话,年年来载宁宅邸,年年给宁明志弹琴。

又年年岁岁的盼望着——

原属于沈家,由沈聆赠予宁明志的那张筑琴,能够平平安安的回到樊成云的手里。

宅院外阳光明媚,有着迎秋泛黄的袖锦红枫,静谧雅致,惬意宜人。

可惜,钟应无心欣赏。

“静子女士,请带我去看看爷爷住过的地方吧。”

他这么一出声,剑拔弩张的气氛骤然缓和,连他面前跪了一地的门徒都像悄悄松了一口气。

静子喜出望外,声调仍是柔和,“父亲,我带钟先生去休息,有什么话,您明天再吩咐。”

宁明志低声笑道:“记得联系植村医生,他得好好医治我们音乐家的手指。”

长辈的关怀依旧虚假的围绕着他想听琴的心思。

静子站起来刚走了两步,宁明志又不放心的出声。

“远山。”

跪在钟应面前的人群里,一位年轻的徒弟仰起头,“是,师父。”

宁明志意味深长的说道:“好好招待小应,他要去哪儿、要做什么,你都仔仔细细的陪着。”

“是,师父。”

钟应随静子女士离开和室,身边就默默跟上了宁明志的徒弟远山。

他的脚步安静,一语不发,像极了敬业的监视者,聆听静子告诉钟应的每一句话。

“学文每次来这里,都住在君子院的猗兰阁。”

“那里偏远僻静,离父亲的内院较远,您不必担心受人打扰。”

“明日您休息好了,我们再去见父亲……”

说着,静子轻轻叹息,“或许您并不相信,但是我想,父亲曾经确实希望学文能够继承那张琴。”

年岁久远的筑琴一直是载宁家的至宝。

她年余七十,懂事以来,也只见过那张珍贵十三弦筑几次。

不过是远远看着,根本没有可能触及它分毫。

但是她说:“我好几次来访,见到学文与父亲闲谈旧事,房间里总能传出击筑的声响。我不懂音乐,可我觉得,学文的琴,奏得极好。”

钟应对宁明志一腔厌恶,对这位真正慈祥温柔的老妇人,却是满心亲切。

“爷爷击筑确实极好,连我都是跟他学的。”

他愤怒悲伤的情绪,聊起林望归的筑音,稍稍轻快起来。

“他还自己复制了一张筑琴,弦清琴鸣,颇具古韵,我听着他击筑的录音,都能想象出汉唐志士击筑高歌的一派豪情。”

静子是一位真心待人的老人,她倾听钟应谈及林望归的筑琴,眼睛都泛着光芒。

“虽然我没有听过,但是我觉得那一定也是一张好琴。”

她温柔慈祥,比起宁明志的虚伪称赞,真诚数万倍,“因为那是他复制的琴。”

内院外院距离不远,钟应与静子聊起筑琴,一会儿就走出了日式的庭院矮桥,走进了一侧风格迥异的宅院。

院门木制变为了石砌圆拱门,“君子院”三个草书的黑底金色匾额,悬于正中,宛如国内苏式园林,园中绿树假山石子长街相映成辉。

“这儿就是学文一直住的君子院,里面有寒梅、猗兰、翠竹、霜菊四间厢房,他独爱猗兰。”

静子缓缓领着钟应,走到了雕花木门的猗兰阁前。

久久紧闭的大门一开,房中宽阔简单的陈设一目了然。

钟应见到了中式桌椅几台,雕花大床。

沉重的帷幔层层叠叠,干净清幽。

唯独正对房门的天花板一角

,明晃晃彷如故意那么显眼一般,突兀的设置着一台监控探头。

钟应皱起眉,他还没有出声,静子便说:“床幔之后就是死角,载宁宅子里都有这样的监控,你应当见过了。”

他确实见过。

这一路走来,长廊庭院少说四五十个监控探头,将一座古典宅院背后的诡异阴云彰显得淋漓尽致。

钟应嗤笑一声,说道:“宁明志这是怕自己走到看不见的角落,无声无息死了,才装这么离谱的监控吗?”

“可以这么说。”

静子女士并未辩解,“宅邸宽阔偏僻,载宁门下弟子众多,再加上父亲年纪大了,所以监控越来越多,管理得也越来越严。”

钟应到不介意时时遭到监控。

他决定留下来之后,就对这些窥视手段做好了心理准备。

“那么……”他指了指房间的监控探头,“师父让我带回去的影像,就是这些东西录下来的?”

静子抬起视线,忧愁说道:“不止是它,还有很多东西录下的学文。”

“他每一次来,在这间宅院里弹琴、喂鱼、沉思的影像,父亲都好好留着。”

她没有仔细查看过,但她记得清楚。

她说:“父亲曾说,那是最像他年轻时候的孩子。”

不需要静子女士详细解释,钟应立刻就懂了。

垂垂老矣的宁明志,一直在自己子孙后代里,寻找最像自己……

或者最像沈聆的人。

从宁明志的“载宁闻志”,到这苏式院落园林,再到这雕花大床、四方八仙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