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6.多年後的再次北伐!(1 / 2)

出咸阳三日,恶夫大军已行至北地郡边境。

天气渐冷,凛冽的北风夹杂着细小的雪粒,吹得将士们脸颊生疼。

恶夫骑在马上,目视前方,神情坚毅。蒙虎策马上前,恭敬道:“大元帅,前方十里处有一座小城,可供大军休整。”

恶夫点头:“传令扎营,今夜在此休整。”

大军在小城外安营扎寨,井然有序。营帐刚刚搭好,一名斥候匆匆赶来。

“报!大元帅,北方三十里处发现匈奴斥候,约五百骑,似在侦查我军动向。”

恶夫冷静地问:“他们可曾发现你?”

斥候答道:“未曾。属下发现后立即躲藏,确认他们未察觉才赶回报信。”

恶夫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好。传令全军,今夜休整,明日出发前往赤山,在那里设下埋伏,迎击匈奴。”

帐内众将面面相觑。赤山是前方要塞,若能控制,确实可扼守要道。但正是因为其重要性,匈奴必定早有防备,埋伏又如何成功?

蒙虎忍不住问道:“大元帅,匈奴人精於骑射,若在开阔地带交战,我军恐怕难以取胜。何不先据守城池,再伺机出击?”

恶夫胸有成竹地笑了:“正因匈奴长於骑射,所以我们才不能与他们在平原对决。赤山地势险要,林木茂密,正好限制他们的机动性。”

他取出一张简易地图,指着赤山道:“此山东西两侧皆是悬崖峭壁,唯有南北两面可通行。我军明日明目张胆前往赤山南麓扎营,必引匈奴来攻。”

“蒙虎率一队人马佯装巡逻,实则绕到赤山北面设伏。待匈奴大军被我军主力吸引,从南面攻来时,蒙虎部从北面突袭,夹击匈奴。”

蒙虎恍然大悟:“妙计!匈奴必定从南面进攻,因为他们的大本营就在北方,若从北面攻来,反倒断了自己的退路。”

恶夫点头:“正是此理。此外,我已派人在山上准备了一些‘惊喜’,明日诸位便知。”

次日拂晓,大军拔营启程,向赤山进发。

果然,沿途多次发现匈奴斥候的踪迹,他们远远观望,不敢靠近,却也没有离开,显然是在监视大秦军队的动向。

午时,大军抵达赤山南麓,开始扎营。恶夫命令将士们建立简易营寨,却故意做得松散,似乎毫无防备。

同时,蒙虎带领五千精锐,假装出去巡逻,实则悄悄绕到了赤山北面,隐藏在密林之中。

黄昏时分,远处尘土飞扬,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

“匈奴人来了!”斥候紧急报告。

恶夫神色不变:“传令全军,按计划行事。”

匈奴大军很快来到赤山南麓,对峙大秦军队。双方相距不到一里地,彼此间一片开阔地,正适合骑兵冲锋。

匈奴首领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大秦军营。见大秦军队营寨松散,士兵三三两两散布,毫无警惕,顿时大喜。

“秦人愚蠢!今日正好一举歼灭他们!”首领狂妄地大笑。

随着一声令下,数万匈奴骑兵如潮水般涌向大秦军营。

恶夫立於帐前,看着蜂拥而来的匈奴骑兵,不慌不忙地举起右手。

“传令,诱敌深入,伏兵准备!”

大秦军队见匈奴来袭,竟纷纷後撤,彷佛惊慌失措。匈奴骑兵见状,更加肆无忌惮地冲进营地。

就在这时,恶夫猛然挥下右手。

“放!”

赤山两侧树林中,早已埋伏好的弓弩手齐齐放箭。霎时间,万箭齐发,如暴雨般倾泻而下。

匈奴骑兵猝不及防,顿时死伤惨重,阵型大乱。

紧接着,恶夫一声令下,山上早已准备好的巨石滚木倾泻而下,将匈奴骑兵冲得七零八落。

“杀!”恶夫拔剑呐喊,大秦军队从四面八方涌出,与匈奴骑兵展开激烈厮杀。

与此同时,赤山北面,蒙虎见时机已到,立即率领五千精锐杀出,直取匈奴大军後方。

匈奴大军前有大秦主力,後有伏兵突袭,两面受敌,顿时大乱。

恶夫亲率一队骑兵,直取匈奴首领。只见他手持长枪,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

那枪法凌厉刚猛,一往无前,沿途匈奴骑兵尽皆避让。

匈奴首领见势不妙,急忙调转马头欲逃,却被恶夫一枪刺中坐骑,连人带马重重摔倒。

恶夫飞身下马,一脚踏在匈奴首领胸口:“降,还是死?”

匈奴首领面如死灰,知道大势已去,只得投降。

战斗很快结束,匈奴大军溃不成军,逃回北方。此役大秦军斩杀匈奴三千馀人,俘虏五千,缴获战马万匹,战果辉煌。

更重要的是,匈奴首领被俘,极大打击了匈奴的士气。

恶夫命人将匈奴首领带到帐前,冷冷问道:“你叫什麽名字?”

匈奴首领满脸怨恨,却不得不回答:“我叫乌力克,是匈奴铁骑部首领。”

恶夫又问:“匈奴现在有多少部落?总兵力多少?”

乌力克不愿回答,恶夫也不勉强,只是淡淡道:“不说也无妨。我自有办法知晓。”

说着,他命人将乌力克押下去好生看管。

战後检视,大秦军伤亡不到五百人,可谓大胜。将士们士气高涨,对恶夫更是敬佩有加。

当晚,恶夫召集众将,商议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此战虽胜,但还远未结束。”恶夫严肃地说,“匈奴主力尚在北方,必定会卷土重来。我军当乘胜追击,不给他们喘息之机。”

众将齐声应和:“大元帅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