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时候下的旨?”
朱标闻言,微微蹙眉,“洪武十三年,已从山西抽调了两万四千多户了,怎麽突然又抽了?”
“上个月刚到的旨意!”
那总旗继续道,“本来这两年是不抽人的,可听说是燕王千岁跟洪武爷求的,说北平人少许多田地都荒着呢,所以洪武下旨让咱们这边再抽调几千户过去!”
朱标没有说话,但目光之中俨然已是一丝不满。
李景隆看的真真的,自然知道标哥这位太子爷不满什麽。
他不是不满老朱的移民政策,而是不满他前脚出京,後脚老四就央求老爷子再给他移民,且老爷子那边就直接答应了。
这也太蠢了吧?
我在京城你不说,我前脚刚走,你後脚就开始了。
往深了想,你是在京师有人,知道我离京了。
再往深刻里想,你是觉得我在京师,会不让老爷子给你移民?
这事换谁,谁心里都不痛快!
但在标哥心里不大痛快的时候,李景隆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大明洪武年间,有感於元末数十年的战乱,天下人口十不存一,民生凋敝。
是以朱元璋下旨,进行移民,从人口多的地方,把人往人口少的地方移,而且是大规模的移民。
不单是局限於北方,而是全国性的移民。
这样的移民,在历朝历代之中绝对的罕见。
他看似是洪武帝朱元璋,通过移民进行天下财富的重新分配,但实际上有着更深远的用意。
在南方地区,先江西填湖广,又以湖广移四川。
还有浙江等地,移民中原。
南方地区进行移民的背後,是朱元璋对南方地区的进一步掌控的加强,也是对民间势力的换血,同时也是一种同化。
比如在北方的移民过程之中,许多山陕地区的色目人後裔,还有回回被迁移到了山东沿海。
这已不单是单纯的移民了,而是改变各地的人口构成,改变外来䭾和本地土着之间的文化隔膜,更是一种民族之间的融合。
且这样的移民,一直从洪武年持续到永乐年,每次都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且有保障的。
而这其中最着名也是为广为人知的,就是山西移北平。
就是说从山西移民,给北平补充人口。
其实从这件事上看,老朱也挺鸡贼的,朱棣的奏请,也是正中老朱的下怀。
为啥要往北平移民?单纯就是因为那边人口少了吗?
北方是历经了数十年的战乱,河南山东等地赤野千里,血流成河
可南方何尝不是如此?
好比北平,它再怎麽人口少,毕竟原先是元大都,底子好。
而且老朱北伐攻下北平的时候,已经立国的大明并未在北平周边地区烧杀抢掠!
可在南方,徐州被屠过,扬州被屠的只剩下十八户....
湖南的潭州地区,就是长沙地区。
从彭莹玉兴兵反元开始到最後,使得长沙基本上变成无人区了,湖南的醴陵,被杀的就剩下三十馀族,还有十八寨的土人。
所以史书记载,历朝鼎革,荼毒生灵,惟元明之际为惨,湘潭土着仅存数户,后之人多自豫章来。
湖北的襄阳也等於是无人区,那地方从金元开始,就是南宋的前线打了一百多年,还能剩下多少人?
再加上元朝末年的战乱时,楚人一脉的红巾军以襄阳为根据地,更是杀得血流成河。
之所以这些年襄阳的人口都没恢复,跟他李景隆也还有点干系。
因为当时他老丈人邓愈,挥大兵进行剿杀,甚至连外来的流民也杀,使得那块地方没人敢去。
还有江西....
标哥的老丈人常遇春在江西打仗,老朱还要亲自给他写信。
信中说,哥们...打仗归打仗,可你杀人是啥意思?你把人都杀了,光留下空地没人种地有球用?
那为何这些地方都缺人,朱家爷们偏盯着北平呢?
李景隆知道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事儿和话。
老朱认为北平那地方,胡腥太重了!
从辽到金再到元,那边的人是汉人,但他们视原先南方地区的人为南人,这地方的人不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