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创作继续,苏宇全然不知(1 / 2)

吃过饭,李信骑车去了一趟邮局,顺便把电报给对方先发过去了。

结果第二天,他收到了新的电报,是星辉周刊曲副主编的电报。

内容也很简单,就是经济方面的书籍,莫说他们周报,即便是其他大型报社,也不敢轻易发表,多数以红色为主题的书籍才会被出版。

即便是周刊,也很少很少,而且他们周刊跟经济学方面不沾边。

简单讲就是周刊和周刊不一样,你要有几个主题,比如你发表的内容是关於社会的,那麽你就只能发表这一内容的,这是为了让读者好区分,订阅报纸周刊时,可以大胆选择。

你喜欢看军事,那就订阅一个出军事方面的周刊,那绝对不能让你失望,除了军事没其他的,最次都是和军事相关的话题。

而他们周刊,和经济完全不符,所以他发电报来,又开始跪求了。

星辉周刊是因为苏宇发表过【乌托邦城下之乌云】后才找到的他,而这本书主要是探讨地震後事情,是人性,是金钱,是生活。

这说明星辉周刊,也是同一渠道的,可以谈社会,可以谈人性,可以讲一个凄美的故事,但不要谈经济。

之前是他疏忽了,这还真不是他敢不敢发表的问题,而是与人家主题不匹配。

既然答应了,他当然不会食言。

又让李信去发电报,意思是他答应了,一周后给他答覆。

没办法,经济学方面他懂得不多,只是了解未来走向,结合实际,写了一篇十万字的稿子。

他拖拖沓沓花了半个月,这次他答应一周那就必须拿出成绩来。

结合周刊的主题,那他只好编一个好一点的故事了,起码对得起人家千字十五元的稿费。

苏宇在埋头创作,而另一边,四九城,星辉周刊。

曲越民办公室,他拿着厚厚一沓稿子,陷入深思。

这是苏宇寄过来的经济方面的稿子。

他看了一章,发现写的非常棒,如果他们周刊是可以发表经济方面的文章,他还真有可能冒死发表。

怎麽说呢,不成可能会被受连累,但一旦成了,那就是名垂千古,历史留名啊。

文章中提到的一些改革,一些大势所趋,他是可以感受到,并非臆想,而是真实存在的,一种赌徒心理,占据高峰。

这就像你拿到了难题的答案,恨不得跟全世界分享,但无门分享,那种感觉,难受。

深吸一口气,曲主编拿着去了主编,也就是他老师的办公室。

跟他师父也就是报社主编解释清楚缘由后,把稿子交给了他。

他师父已经六十多岁了,马上退休的年纪,头发一半都白啦,拿起老花镜,戴上开始研读。

他倒要看看,能让自己得意弟子推崇的文章,到底是个啥?

从白天,直接看到了下班,别人都走了,他还在加班研读。

熬了一个通宵,总算把十万字读完了,後半夜他在办公室眯了一会,转过头,他拿着东西去了一个地方。

这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非常严格,他拿着公文包,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