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6(2 / 2)

青竹 寓风 5147 字 27天前

茶引子虽然是朝廷批示后郡里印,但产区毕竟是产区,也得分一部分到县衙,让他们也留点儿甜头。

因为茶引子有限,一般都是溢价卖的。

能从郡里买到茶引的都是大商户,财力、实力稍微差点儿的,则几乎家家背后有背景。

那些实力不够,又没背景还走不起大门路的小茶商,就得到县城内想办法。

而倒卖茶引子赚的溢价、差价,就是默认给下面的一点儿好处。

当然茶引子到了县里,也不是全都攥在县衙。

大虞茶税很重,且不止向茶商收税,也向茶农收。

有茶园的大户也是县里的门面和主要的财政来源,有了茶引子,也得分给他们一些。

要不然,人家辛辛苦苦出钱出人出力种出来了,好家伙,自己不能做主卖,卖多少卖给谁自己说了一点儿不算,还没有定价权,那忙来忙去图啥?

给别人赚钱?

谁都要有意见。

不过一等、二等的都扣在郡里,这些也是要供给京中、郡里的达官贵族的,三等、四等的茶引子才在市场流通,且主要也是在郡里卖给大商户,到五、六等的,才轮到县里。

那些没门路的小商户能弄到六等就挺拿得出手了,普通百姓喝的,一般就是六到九等。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往上报的时候,茶农、县衙、郡衙,层层都会保守着报。

报少了好办,最多不过茶产量高了茶农留着自己喝,再不济烂在地里也没什么大不了。

报多了,最后没那么多茶,到时候上哪儿补窟窿去?

尤其是前三等的茶,那都是真金白银的东西,想补都补不起。

于是,几乎所有茶园其实都会比实际报上去的多收一点儿茶。

这就导致,几乎所有等级的茶,也会有那么一点儿盈余。

只要有足够的门路,哪怕拿到的是九等的茶引子,只要有斤两,实际买的时候买家、卖家私下悄悄暗地操作,可以以九等的茶引子买到五等、六等的好茶。

好多茶园子就靠这个盈利。

不过不是熟人介绍的,一般他们不会冒这个险。

一斤两斤的尚好,多了一旦被查到,涉及百两之上的金额,遇到朝廷严抓严打,是要流放的。

为了保险,还有另外一种倒卖的方法。

茶园多余的茶不卖,“送”给茶农、亲戚、朋友回家喝。

不涉及买卖,不用交茶税,茶商再到这些茶农、亲戚和朋友家里串门走亲戚,问路喝水,巧遇闲谈,然后“纪念品”换“纪念品”,“土特产”换“土特产”,共同见证好客与友谊的桥梁。

怎么偷偷换茶还有别的方式,再多的姜竹就不知道了。

不过想买这种茶,想赚这种钱,有个前提就是,不管几等,总之得先弄到点儿茶引子。

池家也好,韶家也好,他们在宝峰县名头太响,每年有多少茶引子经常往来的茶商可能比他们自己都清楚,早就算计完了,池远舟有,大概也给不了刘三几张。

他们买完布,又采买了些小玩意儿和不太贵的小首饰,就去姜竹舅舅家找人了。

二表哥韶宗升还在开荒,三表哥韶宗固领他们去买盐。

韶家人多产业大,每次采买量也大。

尤其是现在还招揽了那么多难民开荒修梯田,买盐的时候一亮韶府的名号,果然问都没人问,直接卖了他们两百斤。

一半粗盐,一半细盐。

粗盐肯定是给难民吃的呗。

对姜竹进山收药和收山货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