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香港金融大变局
在65年杨文东入股恒生银行之后,后续对于恒生股票的收购并不是很多,因为不是上市公司那就只能找恒生的股东,而早年恒生银行的股东也不算很多,加上何善衡本身也是大股东,他们二人加起来就超过50%,再收购的话,也很难瞒住他;
所以在恒生银行上市前杨文东一共有27.1%的恒生股票,上市的时候恒生银行释放出25%的股份,杨文东的持股比例也变成了20.3%,不过恒生银行也因此获得了一共1.8亿港元的现金,成为了70年代最大的一家IPO,整个香港历史上,也只比1961年怡和集团上市的规模小一点。
第二天,全港的各路媒体都在讨论着这件事,恒生银行在上市的第二天也就被恒生指数吸纳,成为了蓝筹股之一,市值直接进入了全港前二十,且因为热度很高,股价还在持续增长。
这一天中午之后,方先名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询问道:「杨生,恒生银行的股票,我们是需要现在收购一些,还是卖掉一些,或者就是保持不动?」
「何善衡最近在银行市场有没有什麽动作,意图出售手中的地产业务?」杨文东问道。
方先名道:「市场上有这方面的消息,恒生银行在打包部分风险较高的地产业务,主要都是一些普通住宅,还有少量小型地产公司;
但规模并不是很大,一些位置还行的丶储户抗风险能力强一点的没有出售。」
「看来他是选择一个居中决策了。」杨文东笑道。
方先名道:「杨生,其实何生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恒生银行的规模太大,大规模出售手中业务,对市场都可能会有很大冲击,对于股票也是;
如果未来经济危机没有爆发,那他身为董事会主席,推动这件事,那也是要负责任的。」
「嗯,这麽分析也对,就算是我们也并没有大规模套现。」杨文东点点头道。
毕竟这件事也只是自己的建议,又不承担责任,何善衡自然需要谨慎;且即使100%确认未来会有经济危机,银行也不可能出售手中全部业务,先不说内部运营,光是这样玩以后就真的得罪全部同行了。
方先名道:「是的,何善衡这个人在银行领域纵横几十年,对于风险把控其实一直很好,65年那一次也是遭到了无妄之灾,恒生那时候其实运营也是正常的丶没有风险,但什麽样的银行也经不住挤兑的。」
「行吧,他手中现在也有2亿多现金了,这笔钱不动,那未来也应该没什麽大问题。」杨文东最终下了决定,道:「恒生指数快要到1600了,我估计快到极限了;
股票方面,不管是恒生,还是长江实业丶和合实业丶新鸿基这些,都适当抛售一些套现,不超过5个点,等股灾爆发之后,再收回来,也就当小玩一把吧。」
身为全港知名人物,手中握的也是大量上市公司的股票,持股比例还不低,所以是不适合大规模抛售的,第一是必然会被发现,第二要是引起恐慌,那股灾原因的帽子可能被带到自己头上,第三就是现在就算全出售了,以后想再回收,难度也不小,哪怕后面有股灾;
所以适当抛售一些,高卖低买一次,赚一点就行了,这些股票的长期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我这就去安排。」方先名答应后,又问道:「那九龙仓的股票呢?」
杨文东摇摇头道:「这个就先别动了,等股市下跌的时候,我们再出手收购一部分,然后就可以摊牌了。」
通过多年的逐步收购,自己手中已经有了很多九龙仓股票,市面上的流动股票可能已经不多了,估计也是因为股价最近两年涨的太厉害,加上九龙仓自己多次扩股融资,才没让怡和集团发现异常;
但一些股评人或者专家还是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加上置地饮牛奶以及和黄收购港灯之事,长兴金融公司也就藉机暂停了收购,也成功让所有人转移了注意力,如今也没人关注了。
这个时候自然也不需要再高价收购九龙仓的股票了。
「好的,杨生,那九龙仓这边暂时不动。」方先名点点头说道。
「嗯,这段时间,安排就这样,等股市与地产市场发生变动后,我们再开个会协商一下。」杨文东点点头,随即又问道:「滙丰发来了一份邀请函,桑德士要退休了,你到时候跟我一起去参加宴会吧。」
方先名回道:「好,接班人是滙丰的总经理沈弼,这个人我们也算认识了。」
「嗯,这个沈弼的确很有能力。」杨文东道:「等宴会的时候,适度沟通一下,以后我们与滙丰还是会有不少合作的。」
虽然长兴集团如今的主要事业会逐步向海外发展,但香港这边的事业规模并非会缩小,只不过正常而已,这个正常,是相对于长兴集团的其他业务,放在香港仍然是规模巨大的;
虽说自己也与渣打丶东亚甚至花旗驻香港的分行有合作,但毕竟滙丰身为香港准央行以及最大的银行,双方必然还是会有大量合作的;
当然,如今对于杨文东来说,滙丰的合作也不是必须的,但无论怎麽样,关系好一点总没坏处。
9月底,滙丰银行在半岛酒店举行了盛大的接班仪式,包括港督麦理浩与布政使罗弼时都来到了现场,这两位的到来,也说明港府是真的给足了滙丰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