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名震香港:华资首胜英资!(2 / 2)

「这句话问的好啊,我其实有时候也这样问过自己。」杨文东回道:「但我们的人生,总是得有所追求的,没有追求,也就没有欲望,那人生就麻木了,没有意义,很快人也会颓废;

虽然钱花不完了,可目标还得有,到了我们这个层次,也就只能继续向前了;

再说,一个大型企业,不进则退,内部还有多少万名员工,很多时候,都在一条前进的船上,不可能停下来的。」

人都是要有生活的动力的,不然就太无趣了,那麽多政界人士在追求最高峰位置丶那麽多商业人士,也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没有几个人会因为赚到了财富自由的钱就真的从此退休的。

苏依依点点头,道:「我是担心你的身体,古代的皇帝很多都是累死的。」

「放心,我不会很累的,这一点我很有分寸。」杨文东安慰说道:「对于健康,我比财富看的更重要。」

健康才是一个人永恒的需求,不然身体不好,那财富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

甚至很多人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因为身体出了问题后,人生观大为改变的结果。

苏依依这才道:『好,你要注意,不要太累了,杨家目前还是需要依赖你的。』

「我知道,其实我也希望看到志文他们早点长大。」杨文东笑说道:「如果他们真的长大了,那就可以开始学习接手公司业务了。。」

不管是古代的王朝还是现代的企业,最核心的事物除了发展,就是培养接班人了,要不然,千年王朝也可能毁于一旦;

只是孩子们最大的也才十岁,还需要等个十几年,自己这边也还年轻,暂时也不急。

长兴集团成功收购九龙仓的消息,立刻成为全港最火爆的新闻;

《长兴集团智取九龙仓,避免了一场新的『置地饮牛奶』》

《华英最大财团的决战,华资财团获得最终的胜利》

《香港第一财团位置易主,华资是否从此掌握香港经济?》

《怡和集团衰败,杨半城下一个目标会是何方?》

香港几乎所有的报纸公司,都对着九龙仓被收购这件事进行了全方面的报导,基本上都是封面标题外加后面几页黄金位置的内容评价;

无数对经济有着关注丶甚至一些普通人士,也非常热衷于看这种报纸内容,因此,都买了不少报纸,因为虽然标题都差不多,可内容还是不一样的,看着很多评论者对于未来香港经济的评判丶华英资本层面双方关系的分析,其中的内容都让人赞不绝口;

特别是如今香港经济仍然不是很好,长兴集团虽然收购了九龙仓,可并非跟置地饮牛奶那样在股市大量收购,而是利用股东大会,这对经济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因此社会层面,很多人都希望杨文东能够继续在市场上再做点什麽,好让香港经济好转一些,甚至从经济危机之中走出来。

不过,当记者涌向康乐大厦,想要进行采访的时候,却发现根本就没机会见到当事人,之前在股东大会上的发言,似乎就已经是极限了。

滙丰大厦:

沈弼看着眼前的一堆报纸,连英资报纸都对这件事进行了报导,甚至还显得有些绝望,认为英资可能大势已去,也有一些报社还攻击了滙丰,认为滙丰没有插手这件事。

「这些困守在香港的小家伙,又怎麽知道,杨文东在海外的资产有多少,就算滙丰出面,也注定赢不了的。」沈弼叹息说道。

在沈弼入主滙丰之前,就考虑过他上任之后,滙丰的核心任务会是走向国际,一方面避免几十年前的危机再现,另外一方面就是香港这个城市,对于滙丰来说,也实在没什麽好发展的了。

而对海外市场的考察之中,沈弼也进一步收集到了长兴集团这些年来在海外的投资丶市场收益等等,特别是在美国丶东南亚等,这些地方的投资之大,比起香港本部还要强的多;

香港也有很多英资财团在海外投资,比如怡和,但投资的大部分属于稳定业务丶效益不算很好,虽然规模看起来大,但没什麽投资成果,甚至还会亏损;可长兴集团则是恰恰相反,大量的海外投资,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海外的工厂,也都是效益极高。

这还只是已知的,未知的就可能更多了,沈弼也已经知道,今日的长兴集团,在规模上已经远超过怡和与滙丰;

或许藉助「准央行」的身份,滙丰能够帮怡和一把,但最终成功的概率也不高,且真的不计代价帮了怡和,对滙丰也没什麽实际好处,甚至还可能担上极高的风险,那他自然不会答应。

一名女性助理道:「沈弼先生,这些媒体想的太简单了,如今内地与英国都已经建交了,加上67年的事情,香港这边的未来,跟以前必然是完全不一样了。」

「嗯,不用管他们了,我是要对滙丰的股东负责,不是对他们。」沈弼摇摇头道:「据我所知,杨文东在收购九龙仓后,可能会大规模开发九龙仓的一些项目,你安排人去询问下,看看我滙丰有什麽可以与他们合作的,最近几个月,经济危机对我们滙丰的影响也不小。」

「是,沈弼先生。」助理答应说道。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