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有史以来最年轻状元(2 / 2)

写完掷笔,笑道:「今日酒足饭饱,又与诸位同科相识,真乃美事,只是小弟太过年幼,已经不胜酒力,欲提前告辞,诸位仁兄莫怪罪。」

众人齐声道:「不罪,不罪!」

待得孙燕晚潇洒离开,早有人把这首诗传遍宴席。

这群新科进士钦佩之馀,人人都生出了一股担心。

这首诗可是号称「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之手,哪里有不好的道理?但这首诗在当今,也太犯忌讳了,刚好应了不久前,朝堂上的一件大事儿。

孙燕晚不关心朝廷上的事儿,但是他们有志科举,怎麽能也不关心?这首诗明明白白,就是写了四门博士,礼部都官员外郎,中书舍人韩轼上书之事,甚至连遮掩都没有,堂而皇之的写上了「夕贬潮州路八千」,韩轼岂非就被贬为潮州团练使?

好多人都后悔,尤其是柳补之,心道:「这首诗如此直戳当今圣上心窝!万一得罪了皇上,我等岂非也要牵连?」

「我诗才就是不如,何必非要不服气,逼他做什麽鬼的诗?」

「为什麽要以山岭,雄关,大雪为题啊?」

「大琅境内哪来的秦岭?潮州那边既无雄关,也不下雪……他这是装都不装了。」

半柱香后,这篇诗文就放在了皇帝的桌案上,皇帝看着这位亲笔新点的状元,新鲜出炉的文字,嘿然一笑,说道:「小东西当真好大的胆子!」

旁边的大小太监噤若寒蝉,过了良久,皇帝叹了口气,说道:「也是该让韩轼回来了。」

他瞧了一眼,这篇诗文,笑道:「让人把这篇诗,八百里加急给韩公送去,就说……」

「他于文坛,新得知己。」

张清溪得了通报从容而入,温声说道:「孩儿拜见母亲。」

苏妃见儿子来了,盈盈一笑,问道:「可是你那小师弟有什麽消息?」

张清溪望了一眼,母亲身边的小道姑,低声说道:「二师弟今日琼林宴上作诗一首,父亲看了便下旨令韩公回朝!」

小道姑身子微微一震,平日娴静柔雅的气质全然不见,急切问道:「我父亲果然要回来了麽?」

张清溪微微一笑:「如此大事,又怎好欺哄幼娘!」

他从袖中取出一张素笺递给了母亲,说道:「便是这一首。」

苏妃看了一眼,忍不住笑道:「你二师弟好大的胆子,这事儿也乱说,还写的如此明目张胆,什麽秦岭蓝关,大琅何曾有?倒是瘴江确在潮州。」

她把素笺给了身边的小道姑,说道:「没想到,此子还是令尊的倾慕。」

韩幼娘细细读了一遍,眼眶微红,说道:「也难为他了。」

苏妃不欲再提这件事儿,说道:「清溪吾儿,你与幼娘的婚事,在韩轼公回朝之后,就趁早办了罢!」

张清溪低声答道:「一切都由母亲做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