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哈契弗斯基通过全线进攻来压制守军的行动,同时希望打开几个突破口向纵深推进,最好分割孤立一些街区和坚固支撑点,使之无法形成一个整体。
与商某人判断的一致,众多伊凡罗斯军队正在猛攻乔迈里大道以北的阵地。
由于得到了重型火炮强有力的支援,两个帝俄步兵营轮番上阵持续强袭,完全撕碎了这儿的匈军阵地。
接着,达维多夫强击群开始迅速向纵深挺进。
强击群是图哈契弗斯基率领的第10集团军临时编组的突击部队,专用于攻坚或突破。负责进攻市区的第36步兵军创建了许多个强击群。
这些强击群的规模大小不一,但通常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进攻部分,由几个精锐步兵排组成,人数虽少,但大量装备冲锋枪和手榴弹,负责率先突入屋内。
二是巩固部分,由三四个步兵连组成,负责包围目标丶建立阵地丶清剿残敌丶阻敌增援。
三是保障部分,由一两个工兵排和一些坦克组成,负责提供火力支援,并在有必要时动用喷火器或爆破手段。
可以说图哈契弗斯基的军事才华还是对得起历史评价的,他很快意识到了前些天血的教训,迅速采取了新的协同战术。
这种创新性的攻坚战术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最优解。
然而,这对部队的军事素质提出了很大考验,士兵和军官都必须经验丰富且训练有素。
奈何匈尔瑞方向的伊凡罗斯军队无论是装备还是素质都要逊色于瓦尔兰德方向,掌握一种全新的战术谈何容易?
另外,除了强击群,其馀普通部队也优化了进攻战术。
帝俄士兵们笨拙的尝试着天才司令官因地制宜的创意,气势汹汹地呐喊着扑来。
发起进攻的部队以班为单位分开列为纵队,左边三四队,右边两三队,交错排列,拱卫中间的步兵炮,至于坦克则远远的跟在最后边。
推进至街区以后,帝俄步兵突入两边屋内,与匈尔瑞守军展开逐屋逐巷的残酷争夺战。
步兵炮的炮组成员和少量步兵隐蔽在街道两旁,躲避迫击炮轰击,顺带掩护坦克免遭匈军步兵的袭击。
在这期间,坦克负责以直瞄火力精准轰击路口建筑的火力点。
吸取这两天的惨痛教训,帝俄坦克兵还给坦克车体和炮塔上堆了十几个沙袋,如此一来匈军反坦克枪就无法击穿薄弱的坦克装甲了……
稍作休整,乔迈里大道方向,达维科夫战斗群数以百计的敌人在坦克的掩护下开始沿着公路向纵深发展。
匈军在这里设立有一处斜切阵地,目的是阻止敌人向纵深发展,拖延时间,现在果真发挥了作用。
斜切阵地最左边的两个机枪掩体首先开火,撂倒了打头的几人,帝俄士兵们纷纷卧倒。
后边的坦克当即停车,向暴露的目标开炮扫射。
这看上去只是螳臂当车?
「他们被那边吸引了,现在轮到我们了,准备射击。」
斜切阵地右边隐蔽布置有四个反坦克炮掩体,不仅伪装良好,还配属了两名第一类战士。
在帝俄士兵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四门斯柯达37毫米反坦克炮悄悄瞄准了末尾那辆T-35重型坦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