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8章 内容和技术的深度结合(2 / 2)

大时代之巅 荒野悲歌 7099 字 2023-06-25

这还玩个屁啊!

把钱都糟蹋在这上面来了。

这都什么年代了,这种重复性的大批量的工作,就不应该由人工去做,尤其不能由人力成本变态高的美国来做。

这还只是2k分辨率。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影视内容的分辨率必然会越来越高。现在的潮流是2k,用不了几年就是4k了。

要是都手动修复,那就是遥遥无期的梦魇。

从2k变4k,工作量可不是增加了2倍,而是增加了4倍。这还不算帧数上的增加,如果是从24帧增加到36帧、48帧、72帧,工作量又是指数级的增长。

只有人工智能才能拯救这个行业!

果然,阿列克谢接着就说到了帧数的话题,“过去普遍都是24帧,现在都在流行更高的帧数,比如从24帧平滑到36帧,这就需要解决帧间连续性问题,就会更加复杂。不过这部分的工作对流媒体来说暂时不需要,流媒体视频的基础是12帧。帧数的扩容更多地是好莱坞的工作。”

周不器对此还算了解。

随着电影院的技术升级,新上映的电影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版本,2d版本、3d版本、ix版权。还有2k版本、4k版本,24帧版本、36帧版本、48帧版本等等。

不过正如阿列克谢所说,这种超级影像版本跟流媒体行业关系不大,更多的是面向电影院,要有好莱坞巨头的发行公司来承担相关的转制任务。

可是奈飞可以抛开关系,紫微星环球抛不开,今年5月份上映的《钢铁侠2》就会同时有8个版本在全球上映,“2d+24帧+2k”版,“3d+24帧+2k”版,“3d+36帧+4k”版,“2d+ix+36帧+4k”版,“3d+ix+36帧+4k”版,“3d+ix+48帧+4k”版等等。

这么多的版本,都是后期转制而来。

这要是都是手工转制,这得花费多少的后期制作成本?一部好莱坞大片投资2亿美元,恐怕有1000万美元都花在这上面了。

好莱坞对此没有办法,只能用笨方法,找转制师手动地一帧一帧地去处理。就比如《阿凡达》,早在07年就拍完了,上映日期却一再地跳票,因为后期的制作太复杂了,要推出各种各样的版权,光是后期制作就花了一年半。

要是普通的电影,一年半的时间都够完成“立项、开机、拍摄、杀青、发行、宣传、上映、收款”这一整个流程了。

对阿列克谢来说,他只关心奈飞的流媒体,这些更复杂的后期转制工作跟他无关。可周不器的产业更多,他要更全面地考虑各个公司的业务协作。

阿列克谢知道周大老板是奈飞最大的股东,不想打消他的积极性,就笑着说:“奈飞这边还好,更复杂的转制工作,是由发行公司来承担。奈飞的转制工作,重点方向还是1k分辨率的蓝光格式,把一些老片子的06k、08k的分辨率转制成1k分辨率,难度不算太大。”

周不器问:“没想过人工智能?”

阿列克谢稍作沉默,才缓缓地说:“有过讨论,但市场中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应用。”

“自己研究呢?”

周不器继续追问。

奈飞是硅谷的科技公司,自己搞一个人工智能项目,独立地做一些后期转制工作的研究,应该没什么难度。

“这个……”阿列克谢犹豫了一下,“其实没必要,我们有过统计。研发经费的投入,要远远大于人工手动修复的投入。”

“嗯?”

周不器眉梢一挑。

埃里克冯在旁边就赶紧解释,笑着说:“是片源太少吧!”

这就关系到转制工作的边际成本了。

如果是1万部片源,规模太大,都用人工去修复,成本太高。就要先研究人工智能的技术,然后依靠新技术去修复。如果片源太少,就没必要研究新技术了,老老实实地依靠人工手动修复就行了。

周不器却不喜欢这种短视的安排。

紫微星环球的下一步流媒体计划,就是跟奈飞达成战略合作,会把旗下绝大部分的影视内容都授权给奈飞,就会包含庞大的后期转制的工作量。

过去的dvd数字版本,普遍都是07k。现在是蓝光的天下,用户们都喜欢看超清版本,就需要把紫微星环球库存里很大一部分的内容进行分辨率升级。

未来是流媒体的时代。

市面上会出现几十上百个流媒体平台。

紫微星环球要怎么确保自家的流媒体平台能够有绝对的竞争力?除了更吸引人的内容之外,还可以从技术层面下手!

别的平台上,很多老片子都是360p、720p的分辨率。

如果紫微星环球旗下的平台上,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有1k、2k的分辨率,这竞争力就体现出来了。

比如华纳把80年代的老片《终结者》的版权同时授权给了hu和奈飞,表面来看,用户既可以选择hu,也可以选择奈飞。

可是,发行方华纳提供的《终结者》只有1k版本,hu最高只能提供1k的分辨率。奈飞却可以通过自家的技术手段,推出独家版权的更有观赏价值的2k修复版本。

用户为了追求更好的观影体验,就会选择奈飞。

这一下,周不器对流媒体行业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流媒体行业是“互联网+电影”,是“技术+内容”。

不仅是内容为王,科学技术也能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